“林海孤岛”谱写青春赞歌
在黑龙江省大兴安岭伊勒呼里山南坡,呼玛县西南角,有一座林场,名为“十二站林场”,因为距离城区远,交通不便,90%的地方没有网络信号,遇到停电的情况,只能靠卫星电话与外界取得联系,当地人为它取名“林海孤岛”。
森林消防员正在进行瞭望(央广网发 大兴安岭地区森林消防支队供图)
每年春、秋两季森林防火期,大兴安岭地区森林消防支队呼玛县大队50余名森林消防员都会前往十二站驻防点进行护林巡护和防火灭火任务。
(资料图)
五月份的大兴安岭林区生机勃勃,林木繁盛。随着气温回升,地上的树叶干脆枯黄,加上大风雷击等不利天气影响,为森林防火工作带来了巨大压力。
森林消防员正在林区巡护(央广网发 大兴安岭地区森林消防支队供图)
大兴安岭地区森林消防支队呼玛县大队驻防点辖区内南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为229523公顷,是我国面积最大、纬度最高的寒温带森林湿地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据调查,保护区内现有植物资源61科442种。野生动物309种,其中一级保护鸟类9种,一级保护兽类47种。森林防火期内,林区巡护是大队除了防火任务之外最重要的工作,主要目的是排查森林火灾隐患,让队员熟悉作战环境。
早上7点30分刚吃完饭,一班班长贾庆法便早早来到装备车检查今天巡护需要携带的装备。他说:“我们在山林里巡护时携带的灭火机加满油将近20斤重,水枪加满水可达40斤重,每天须在人迹罕至的原始林区巡护10公里以上,如果发现火情第一时间处置,防止小火酿成大灾。”
大兴安岭原始林区以白桦、落叶松为主,富含丰富油脂,林下腐殖层最厚可达半米,加上气候干燥,大风天气居多,腐殖层极易燃烧。因此大队每天都要进入森林重点火险区,开展隐患排查。林区巡护的道路崎岖难行,在一些特殊的高山陡坡,即使履带式装甲车辆也无法到达,只能通过徒步携装巡护,排查火险隐患。
“随着人们生态保护意识提高,现在林区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我们外出巡护时经常遇到野生动物,我们平时身上也会带一些小零食去喂它们。”三班消防员温宇强说。
除了排查林区火灾隐患,森林消防员还要时刻注意蜱虫叮咬。蜱虫又名“草爬子”,是令林区人民谈之色变的一种动物。蜱虫传播疾病的能力排名世界第二,仅次于蚊子,一旦被它咬到,造成的后果十分严重,甚至有死亡的可能性。
森林消防员每天都要进入森林重点火险区,开展隐患排查(央广网发 大兴安岭地区森林消防支队供图)
十二站驻防点远离城市,距最近的城镇呼玛县有近110公里,山上人烟稀少,大风天气下常常没电、没水、没信号。每周大队会安排车辆下山购买给养,这往往是消防员们最开心的时刻,因为只有在这个时候才能收到远方家人寄过来的快递。
“我们每天都穿着橙色扑火服,运兵车、装备车、灭火特种车停靠在大门口,扑火头盔、给养、灭火装备都整齐摆放在车上,值班室24小时值班,只要接到出动指令,所有人直接登车出发。”中队长张强说。
森林消防员正在进行灭火任务(央广网发 大兴安岭地区森林消防支队供图)
今年是大队长韩雪来到驻防点的第6个年头,他对驻防点的各项建设和一草一木都有一种特别的感情。“想当初这里还是一个不起眼的小空地,地面也全是杂草,没水、没电、没信号,晚上睡觉冷我们就生火挤在一个帐篷里,离得远的冷得发抖,离的近的热得冒汗,现在驻防条件好了,我们也更有干劲了。”
每到周末休息时间,打篮球就成了大队消防员为数不多的娱乐活动,他们平均年龄都不超过26岁,但是长时间的风吹日晒,常常被别人感觉像30多岁。虽然生活条件艰苦,但是他们却把每日的护林巡护当成了家常便饭,始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驻守在“林海孤岛”,以足迹丈量茫茫林海,用奉献谱写青春赞歌。
关键词: